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汽车论坛
小米汽车预计上市时间_小米汽车官宣会涨价吗
tamoadmin 2024-09-13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造车,最急的不是雷军,是武汉2.小米su7公布售价时间3.百亿美元造车,小米真的“亏得起”吗?4.小米造车仅仅只有“不差钱”5.雷军亲自挂帅,6000亿小米出手,挑战特斯拉6.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车的全部逻辑,就藏在雷军的行程中 “小米加入 汽车 行业,车企的内卷才真正开始。”一名传统车企的员工对于小米 汽车 的成立,发出这样的感叹。 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成立不到一周,在某职场社交平台
1.小米造车,最急的不是雷军,是武汉
2.小米su7公布售价时间
3.百亿美元造车,小米真的“亏得起”吗?
4.小米造车仅仅只有“不差钱”
5.雷军亲自挂帅,6000亿小米出手,挑战特斯拉
6.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车的全部逻辑,就藏在雷军的行程中
“小米加入 汽车 行业,车企的内卷才真正开始。”一名传统车企的员工对于小米 汽车 的成立,发出这样的感叹。
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成立不到一周,在某职场社交平台上,“小米 汽车 求职互助小组”里已经有超过300条讨论的帖子。伴随小米 汽车 在北京正式落户的消息,内推、面试、投递简历成为该小组近期讨论的热点话题。
粗略统计,小组内参与讨论者的标签有蔚来、吉利、长安 汽车 、通用 汽车 、上汽、一汽-大众、广汽、现代 汽车 、天际 汽车 、北汽等整车厂的员工或前员工,另外还有泛亚、博世、埃孚等 汽车 供应链企业的从业者,大家讨论的核心都围绕着投递简历情况、面试进度、薪资待遇等问题。
据报道,有猎头表示小米挖人,给出的薪资比市面高出20%-30%。作为今年上半年才宣布造车的小米,似乎有成为 汽车 圈“最佳雇主”之一的苗头。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高薪与“造好车”之间到真有着直接的关系?
激励还是内卷?
近日, 吉利 汽车 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在朋友圈公布,其已加入顺为资本。该机构是雷军和许达来在 2012 年创办的风投机构,胡峥楠担任投资合伙人。除了公布最新状态外,胡峥楠还顺便打了个广告“有好的项目、革新的技术,欢迎推荐。”
吉利技术“大牛”跳槽小米,这只是小米挖人的冰山一角。值得一提的是,胡峥楠顺手打的广告中,透露出小米对革新技术的高度重视。
据招聘网站信息显示,小米上海地区开出的薪资范围为30-60K和14薪,岗位主要为研发和技术类负责人或骨干,其中要求应聘者具备5-10年的工作经验。而同为上海地区的特斯拉,部分要求工作经验5-10年的技术岗位,同样也开出了30-60k的薪资,有些要求3-5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岗则开出了20-40K的薪资。与特斯拉相比,小米 汽车 开出的薪资范围基本持平。
此外,在小米 汽车 官宣当日,雷军公布小米 汽车 已搭建起一支300人的团队。据了解,该团队一部分来自内部转岗,另一部分来自对外招聘。内部转岗人员要求原工作主要为偏技术和研发方向,而外部招聘人员,同样也以技术岗为主,比如吉利的胡峥楠。
据小米官方透露,小米 汽车 招聘以来已收到超2万份简历,目前仅300余人完成入职。其中,有一位网友表示刚拿到小米offer,其表示“小米期权分5年归属,而且行权要满足三个里程碑。”对此条件,另一位网友评论“这种方式肯定比已经上市的蔚来、小鹏、理想等直接发要坑一点,就看你愿不愿意相信小米了。”
5年时间,并且需三个里程碑,意味着加入小米 汽车 想通过期权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前提必须是相信小米 汽车 一定能成功,并且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对于小米 汽车 的挖角,吉利、长城、岚图等其它车企也开启了人才保卫战。
在小米 汽车 成立前一天,吉利 汽车 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通过了一项总额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奖励........首批向10884名被激励对象授予约1.67亿股股份。”此外,还有全员家庭 健康 保险,即员工及直系亲属的意外/重大疾病保险。长城 汽车 向8784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310.1万份,向不超过586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4318.4万股,覆盖范围超过50%。而岚图核心骨干将有权持有岚图 汽车 至少10%股份,一汽更是提出员工人均收入提高至超过18万元的目标。此外,近期宣布混改的广汽埃安,也表示“将开展员工持股,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吉利这个也太画大饼了”有网友对吉利的“共同富裕”提出这样的评价。“换算成现金每人每年能分8万多元,这1万多人的职位至少需要是中高层领导,高低职位不同对应能分到的数额也不一样。”
此外,该网友还表示“吉利 汽车 的薪资在行业内属于中低水平,从2020年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吉利员工跳槽。未来5-10年新兴 汽车 厂会大量扩张,所以为了留住人才,吉利这个政策目的是把核心技术人员留住3-5年,给自己留有做好人才储备的时间。”
按照吉利集团公告表示,被激励者有以下情况:一、业绩目标未获达成(或部分达成后按比例归属(倘适用));二 选定参与者因任何理由而不再为参与者; 三 雇用选定参与者的联属人士不再为联属人士;四作出本公司清盘令或通过本公司自愿清盘决议案。奖励将自动失效。
显然,车企们提出的股权激励,都带着一定的目的或限制条件。但小米 汽车 掀起的抢人大战,显然对 汽车 从业者们是利大于弊。
不过,新兴 汽车 企业高薪挖人,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几年前的乐视 汽车 ,从传统主机厂挖走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见证了。此外,去年宣布破产的拜腾,也曾用高薪招揽了不少业内人才,“5000万零食费、上千元一盒的名片”的让人叹为观止,但最后却发不起工资而破产。
因此,这一轮抢人大战中,各家车企开出的高薪和激励,是机遇还是需大于实,需要大家檫亮眼睛。但显而易见,随着小米等的加入,车企之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内卷。
心情高兴才能造好车
“生产普工,底薪5341,年薪11万、12万。”这是特斯拉对车间生产线普通操作工开出的薪资待遇。作为上海一线城市,万元左右的月薪显然并不算低。因为,据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本科应届生的平均起薪为5809元,这两组数据相差并不大。
其中,最让大家心动的还有一条:“五险一金之外,还增加个5%的补充公积金,扩充商医疗保险,社保内医疗费用100%报收,覆盖员工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对此,有网友评价“仅这一条就能秒杀很多国内车企”。
虽然小米 汽车 现在并未明确是自建工厂还是代工生产 汽车 ,但对于部分其它车企的一线工人而言,特斯拉普工的薪资和,简直羡煞旁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位西安比亚迪工厂的普工直呼,他表示比亚迪西安工厂“普工合同上写的是1680基本工资,算上加班每月能上3000,加班多的话能到4000多点,此外每月还有150元的伙食补助,社保正常缴纳。”
吉利晋中 汽车 厂近期发布的一则招聘公告显示,薪资待遇为焊装车间20元/小时,其他车间19元/小时。月工时260以上,综合工资6000。上班时间为早7点到晚7点(半个月白班,半个月夜班),上六休一,提供免费4人间住宿,但水电自理,此外每月还有200餐补。
虽然,不同城市生活水平不同,薪资待遇也有明显的差别。但很多人认为,国内 汽车 企业给普工开出的待遇,明显不如特斯拉。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表示,特斯拉过万的月薪并不好拿,有前特斯拉员工表示“很少会拿到那么多,因为加班不多。”此外,还有网友反映“特斯拉工厂不提供免费住宿,需要自己花钱。”
新一轮造车热掀起的新风口,让高精尖人才再次成为香饽饽。相比之下,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很少受到企业和外界的重视,但作为每一辆新车诞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对企业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小米造车,最急的不是雷军,是武汉
小米一直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个企业,而且我也是比较重视小米的发展的,很多时候我都能够去比较关注小米,而且也能够对小米有一个更多的信任。
小米是能够有更多的投资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资金变得越来越多,小米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认可。小米官宣造车,?赌?上全部的雷军这次会赢吗?我认为他会赢。之所以会,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他的投资眼光比较好。
其实在我看来,我认为这次雷军也还是会赢,因为我觉得他的投资眼光是比较好的,而且他也是投资在汽车业务领域,我认为这个领域真的是能够有个比较好的前景,特别是当这个领域有了一个比较多的重视程度的时候,就能够让这个领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而雷军投资这个领域也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的,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快速。
二、他能够有更多充足的资金。
当然在我看来,我认为他是能够有充足的资金的,因为他带领的企业本来就有能够有一个比较多的现金,而且也是能够将这些资金投入其中的,特别是他也能够将自己公司的盈利分一部分出来,能够让自己的投资变得越来越好,而且也能够用自己充足的资金去发展新业务。我觉得不管怎么说,我认为雷军这次还是会赢。
三、他能够创新发展。
当然我觉得他是能够让自己创新发展的,而且也能够不断的让自己的企业有个更好的创新,这样的话是能够不断的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的,而且能够让我们更加信任和看好企业,能够让我们对这个企业的一些产品有一个更多的关注度,而且能够更感兴趣。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小米su7公布售价时间
当小米官宣造车的消息传出时,武汉人比北京(小米总部所在地)人更着急。
在民众的强烈情绪之下,武汉的热情和效率同样不低,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便回复道:" 我们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 "。
武汉人民的热情并非一厢情愿。
雷军的家乡仙桃市紧邻武汉,他的母校是武汉大学,而正是在武汉的电子一条街,雷军开始了自己的程序员生涯,这里就是雷军的青年时代,是他走向全国的起点。
现在,武汉光谷有小米的第二总部,而近几年在国内芯片投资领域大展拳脚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也与湖北国资有着密切联系。
在一系列的 情感 和商业纽带下,武汉和小米联姻造车似乎并非不可能。
如今新能源 汽车 格局未定,但新能源 汽车 之城的基本格局大有清晰之势。
蔚来已经和合肥以及安徽深度绑定,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小鹏在广州获得无数扶持,自建工厂已落地旁边的肇庆;上海则有 " 大鲶鱼 " 特斯拉;即使是与武汉同为中部重镇的长沙,也有和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但提起武汉新能源,你能想到什么呢?
武汉对新能源缺少兴趣吗?恰恰相反。
2009 年,武汉率先成为国内首批获批推广应用新能源 汽车 规模化的城市。紧接着,武汉到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整车产能达到 60 万辆,力图成为国内中部新能源 汽车 中心。到了 2012 年,上海通用 汽车 落户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新城并建立生产基地;两年后,比亚迪宣布其武汉基地落户武汉市黄陂临空产业园,并投资 30 亿元建设新能源 汽车 基地。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像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不可阻挡。
武汉东风本田 汽车 有限公司第三工厂
然而工业重镇武汉,并未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激起足够的水花,当其他城市正在为争夺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而打得不可开交时,武汉仿佛生了锈的老牌 汽车 ,踟蹰不前。
汽车 行业分析师张翔对 ZAKER 科技 表示,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浪潮中,湖北最重要的车企东风 汽车 投入不足,导致其逐渐落后于行业,而它的停滞连带整个武汉甚至湖北都掉队了。
"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对一向风风火火,早餐都要走在路上吃的武汉人来说,并不十分体面。
要抹去身上的 " 锈迹 ",除了打磨原有车身,最好的方式是,换一辆。
但对武汉来说,可供挑选的已经不多了,新能源 汽车 " 三巨头 " 皆已名花有主,即使是一辆车都没卖的贾老板都被珠海抢了去。虽然雷军连小米 汽车 的名字都还没想好,但张翔认为,小米在品牌、智能软硬件等领域均构建了自己的优势,如果落地,对武汉的产业拉动无疑是巨大的。
雷军对武汉确实蛮有感情。
1987 年 6 月,从武汉寄来的一封录取通知书,把他从无名小镇带到了视野广阔的大都市;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他遇到了那本改变人生的《硅谷之火》;在电子一条街给人修电脑,为他积累了最初的商业经验 ……
小米武汉总部开园那天,雷军站在新建的办公大楼里难掩激动:" 正是因为这里是我人生事业的起点,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青春回忆,所以我一直想为武汉、为东湖高新区做一点事情。" 他希望,未来十年能把武汉建成小米的超大研发总部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
当然,这是从雷军个人 情感 角度而言。但决定小米未来方向的千亿级投资,显然不会如此简单地随性而动。
武汉大学第五届校友珞珈论坛举行 雷军回母校演讲
某种程度来说,小米需要武汉,并没有武汉需要小米那般强烈。但张翔认为,武汉对小米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武汉以及周边黄冈、襄樊等城市拥有极为完备的整车制造能力,不少 汽车 零部件厂商同样相伴而生,对没有自建车厂的小米来说,光制造和生产就已经十分具有吸引力了。
同时,也正如前文所述,失意的武汉正大力扶持新能源企业,如果有优秀标的,武汉绝不会轻易放过。再加上小米和湖北一向关系良好,心属武汉并非牵强之举。
此外,张翔认为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小米和武汉面临类似处境——他们都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了。如果小米跟随已有的新能源车企,进驻话语权强势的城市,那以目前小米造车的进度来说,它大概率不会是那个最让人偏爱的孩子了,毕竟他们已经要供养一个非常能吃的大胖子了。
汽车 产业百年发展史,城市与车企都会相互烙印,在各自身上留下自己的标签。" 东方底特律 " 已无人会去争夺,但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的乱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对小米来说,像武汉这种好,政策强,又舍得将小米放在优先位置的城市已经不多了。同样地,对武汉来说,像小米一样意志坚定,预期投入巨大的 科技 公司更是凤毛麟角。
当 52 岁的雷军站在小米的十字路口时,当他言语哽咽地说将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时,除了老套的情怀,还应该有能够支撑小米造车的坚实后盾。
而当建城 3500 年的武汉想要摆脱过去的桎梏,奋勇前行时,除了热干面和滚滚长江,还应该有面向未来的产业机会。
命运的巧合之处在于,现在,他们都成了对方为数不多的选择。
参考资料:
《给补贴、争车企、抢:谁能成为 " 新能源 汽车 之都 "?》
《雷军与武汉的往事》
ZAKER 科技 出品
文 / 刘凡
编辑 / 黄嘉敏
百亿美元造车,小米真的“亏得起”吗?
小米su7公布售价时间为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官宣,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SU7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上市。“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这是我们的三年之约。”雷军称。小米SU7是一款由小米集团旗下子公司小米汽车推出的纯电动轿车。2023年12月12日,小米SU7产品配置信息出现在工信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二批)》中。公告显示,小米SU7生产方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由小米集团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工厂自行生产,产品型号有BJ7000MBEVR2、BJ7000MBEVA1两个版本,区别在于电池包容量和续航里程。两个版本电池容量为73.6kWh和101kWh,续航分别为668/628km和800/750km。小米SU7最高配备101kWh容量的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达到800公里。该车搭载骁295座舱芯片和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小米SU7的智能语音由定制的小爱同学提供。
小米造车仅仅只有“不差钱”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在新机发布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现场掌声与欢呼雷动。
3月30日,多次“辟谣”的小米终于官宣智能 汽车 业务立项。小米表示,将为此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将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为此,小米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造车是必然的,3月24日在周受资的送别会上,雷总还在说他在学习 汽车 产业的玩法。”一名小米内部人士告诉搜狐 科技 ,并没有对小米做出造车的决定感到意外。
小米造车的优势与劣势在哪?小米与华为 汽车 业务的差异是?造车能为小米带来什么?搜狐 科技 访了多位行业人士,聊了聊他们对小米造车的看法。
路探明了才入局
关于造车的具体形式、团队规模等消息,小米还未正式透露,但业界的相关讨论已经非常热烈。一位 汽车 行业从业者告诉搜狐 科技 ,小米选择这个时间点入局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互联网造车不是新概念了,小米显然是等有人把路探明了才入局。”
他坦言,刚开始对小米造车有所顾忌,担心造车会导致分心。“手机这场仗还没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
小米正式调研造车是从1月15日开始的,在过去的75天内, 雷军称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董事会。
小米也早已提前进行了专利布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汽车 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小米“造车”,华为“帮车企造车”
同样作为手机Top品牌,小米和华为也均选择发力 汽车 业务,但两者暂时选择了不同的业务模式。
小米直接造车,而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华为定位面向智能网联 汽车 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涉及车载系统、 汽车 核心零部件等,目的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一位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内部人士告诉搜狐 科技 ,“非常欢迎小米造车,或许我们又多了一个潜在客户”。
作为供应商,华为与车厂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如果做整车则意味着与行业为敌。有行业人士举例,华为造手机所以其他厂商不敢用鸿蒙,而如果华为自己造车,估计也没车企敢用华为的软件平台。
对于两位手机巨头选择的两种模式, 汽车 行业分析师钟师评价称,华为着重做 汽车 业的“大脑”和“耳目”,暂不直接做整车制造。小米一贯是做B2C的终端消费产品,基本不做B2B的中间产品。“他们都选择对自身合适的业务模式。”
100亿美金造车算多吗?
事实上,对于小米来说,入局的这个陌生领域并不简单,尤其是投入费用高、周期长的 汽车 行业。
此前贾跃亭和恒大联合造车,结果贾跃亭半年就耗尽了8亿美元投资,并向恒大提出“再提前预支7亿美元”的要求。
作为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的老大哥,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亏损是电动 汽车 行业难以回避的困难,三家造车新势力至今未实现盈利。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蔚来 汽车 净亏损53亿元,理想 汽车 2020年净亏损1.52亿元,小鹏 汽车 2020年净亏损为27.32亿元。
雷军也表示,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造车要动辄上百亿的投资,而且至少3-5年才能见效。”但同时,他认为现在的小米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米,小米有108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亏得起”,并且目前公司研发团队人数过万、手机业务位居全球前三,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
深度 科技 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搜狐 科技 表示,小米造车的优势主要是品牌建设推广和营销包装,主要的挑战是来自于技术积累、团队建设和业务运营, 如何吸纳相关人才、建设 汽车 团队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小米此前对智能 汽车 有投资经验,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软件方面来说,智能 汽车 需要底层操作系统,算法,路测数据等方面技术和经验;从硬件方面来说,智能 汽车 需要三电系统、智能芯片,以及硬件制造的技术和经验。“
有小米相关人士告诉搜狐 科技 , 小米可能更倾向于做贴牌。 “如果小米自己生产 汽车 会造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压力,而代工还得看厂家的沟通情况。”
钟师认为,目前看小米暂缺乏造车的经历和经验,但这个可以通过吸纳聚集全国的 汽车 人才来解决,只要小米统帅指挥得当。
渠道方面,一位从业时间超过5年的 汽车 零售人员告诉搜狐 科技 ,现在 造车新势力和老牌主机厂都瞄上了商圈店,“但是国内核心商圈是有限的,现在入局会是个问题” 。
造车为小米能带来什么?
手机行业天花板已现,巨头们纷纷想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智能 汽车 业务则是是风口中的风口,不止小米,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也纷纷跨界涉足 汽车 业务。
张孝容认为, 科技 巨头布局新能源 汽车 ,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这是未来潮流所在,得 汽车 得天下;其次有政策驱动,这个行业投入巨大,但是有优惠政策和补贴。“ 况且就算自己做不好,也可以炒炒股价,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
在资本层面,造车消息可能对小米股价形成利好,在业务层面,造车可能为小米带来新的盈利点。
此前关于小米造车的市场传言一波接一波,小米股价也曾受到明显的消息面利好。比如,2月19日《晚点 LatePost》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小米股价随之涨幅超10%,3月26日有传言称小米和长城 汽车 合作造车,小米股价随之涨超6%。
“手机产业有了天花板,难以进一步突破,而且原先产业过于竞争饱和后,势必盈利率逐年递减。所以必须要开辟新的产业模式来规避潜在的风险。“钟师认为,小米旁开造车一脉可以撬动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得以显著升级。
综合来看,造车是风险也是挑战。雷军也曾反复纠结,但下定决心之后,他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决心,“我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全新的征程。”
雷军亲自挂帅,6000亿小米出手,挑战特斯拉
小米造车已经说了很久了,之前的小米造车官宣的发布会上雷军也说了自己为什么造车,和造车的底气在哪里,那小米造车的底气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吗?雷军曾坦言,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决策时间,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造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不差钱,截至2020年底,小米账上现金流高达1080亿元;二是拥有优秀工程师团队和智能生态;三是亏得起。
这些分开了看,首先是钱,造车是动辄上百亿的资本游戏,仅靠10亿美元硬撑5年的理想是特例,绝大多数玩家要不停地找钱,不断融资才能获得安全感。小米在这方面很显然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雷军还说过先投资100亿,后再投资100亿美元,完全由自己出资,不会开放外资投入。其实小米敢这样造车,除了钱和他本身的生态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米粉,放眼整个造车圈,依附于粉丝无疑是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武器。
造车势力背后的狂热粉丝在网络条条罗马大道中肆意游走,个个显得品牌底气十足。比起网红界的疯狂打赏、演艺圈的无脑支持,造车圈真金白银,为带发电的故事也不在少数。以蔚来为例,北京“蔚家军”出了名地忠诚,一位蔚来车主宣布放弃50万元的租赁合同,将自己的广告牌免费给蔚来使用,并且承包每晚开灯5小时的电费。
而米粉的忠诚度自然也不在话下,米粉是仅次于果粉的一大品牌,而在此前小米发布的一个调查中,92%的用户表示会购买小米汽车,知乎热榜榜首的话题“小米造车”的支持率最终稳定在60%以上。雷军的个人魅力加上无处不在的庞大米粉团。也是因为在这样的底气之下,小米才敢真正的去造车,不仅仅只是不差钱。
雷布斯很忙——小米造车的全部逻辑,就藏在雷军的行程中
“造车,小米是认真的!”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药糖
造车,小米是认真的!
经过多年布局,小米造车终于“靴子落地”。
雷军声称:这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造车领域再添一员猛将。
3月30日盘后,小米集团正式官宣造车。最新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
对于智能电动 汽车 项目的资金投入, 小米集团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约650亿人民币)。
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雷军亲自带队指挥,足见小米集团对造车业务的重视程度,无形中也为小米造车做足了信用背书。
请注意,小米集团为造车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全资”意味着小米造车完全靠自己,不依赖任何外部投资。那么,小米是否有这个底气?
上周,小米集团刚刚发布了2020年财报,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705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36.7%。小米集团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后劲十足。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智能手机销量爆发,是小米集团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2020年,小米集团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7.5%,达到1.46亿台。
根据Canalys的统计, 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超过2400万台,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净增最多的智能手机厂商。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第3名,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同比增速最快,市占率为12.1%。
受手机销量提升的推动,小米集团2020年来自智能手机业务的收入达到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
更重要的是, 创业十年后,小米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这些都给了小米造车试错的底气。
有钱有人,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不得不说,在创业这件事上,雷军确实是个“狠人”。无论是小米集团赖以起家的手机业务,还是如今的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雷军都表现出了破釜沉舟的气概。
3月30日傍晚,雷军转发小米集团关于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的公告。并表示:关于造车,今晚发布会上我会跟大家说说我们的想法。
原来,3月29日,是小米举办春季新品发布会的日子,当天原定长达4个小时的发布会被迫中止在2小时之内。
当时,小米方面给出的说法是,雷军感冒了,中午一度不能发声,小米新品发布会改为分两天举行,3月30日晚19:30举行第二场。 如今看来,这样安排或是为小米官宣造车做准备。
3月30日晚21:27,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发声:这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更有网友回复称:对的,换普通人估计三十多岁口袋有个一千万就已经躺着喝茶看日出日落了,雷总身家千亿还在奔跑还在拼。
公开报道显示,雷军在40岁就实现财富自由了,完全可以好好享受人生了,但雷军至今仍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惧 探索 新领域,支撑他的正是对创业所保持的那份热忱。
对于小米造车的举动,米粉们直接沸腾了,纷纷以实际行动表示支持,在雷军微博下方,有米粉感叹: 来了来了!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以后吃穿住行都有小米啦。
在小米第二场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动情表示, 小米曾做过一份调查问卷,最终结果是米粉们希望小米造车,只要造出来就能卖出去,这给了他信心和动力。
对于造车一事,小米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谋定而后动。
雷军表示,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才做出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实际上,早在2013年,雷军曾两次奔赴美国,拜访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对智能电动 汽车 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2015年,雷军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 汽车 ,与国内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产生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2017年,顺为资本参与了小鹏 汽车 的A 轮融资。2019年,小米集团参与了小鹏 汽车 的C 轮融资,投资5000万美元。
忙于对外投资造车新势力的同时,小米并非彻底放弃自己造车的想法,而是在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
2018年,小米内部启动了名为“micar”的造车项目调研,由负责制定小米战略的参谋部牵头。时任小米参谋长王川,曾多次与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高层交流,了解行业情况。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决策层在董事会上再次提出造车想法,王川拿出 汽车 行业调研报告向雷军建言, 认为2019年底到2020年初,是小米入局造车的时机。
据报道,今年2月,雷军曾会见蔚来 汽车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就 汽车 制造问题进行了切磋。
根据国家专利局网站上公布的文件, 自2015年以来,小米已经提交了一系列专利申请,包括巡航控制、导航、驾驶和其他面向 汽车 的技术。
此外,小米还在2020年6月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小米入局造车,搅动了国内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的一池春水。
眼下来看,特斯拉还是全球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的领头羊, 而小米造车或将对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形成挑战。
近日,特斯拉负面缠身,马斯克炒比特币被指“不务正业”,特斯拉降价同时玩减配让不少忠实粉丝失望透顶,“刹车失灵”更是将特斯拉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这个节骨眼上,小米造车犹如给消费者打下了一针强心剂。在雷军介绍小米造车项目时,满屏的弹幕都在高喊“干翻特斯拉”,足见网友们对特斯拉的反感,以及对小米造车的支持。
对于米粉们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小米 汽车 的价格。目前,小米并未公布具体目标,但机构已经做出预测。
平安证券分析称,过去雷军率领的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行业已获得成功的经验,有望复制到造车之中。 他们认为,小米 汽车 将主要针对20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区间,推出极具性价比的车型。
20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区间,正是特斯拉当前的主战场,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们的必争之地,小米 汽车 压力不小。
不过,按照小米的调性,同等价位里质量最好的,或者是同等质量里价格最低的。 小米 汽车 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价格杀手,与特斯拉正面交锋。
至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考虑到顺为资本已经参与到蔚来、小鹏的融资活动当中,小米 汽车 或将与它们形成合作关系。
眼下,小米 汽车 刚刚立项,达到量产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未来的市场状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外界对小米造车相当看好。
这在港股上市的小米集团股价走势上有所体现。最近两个交易日,小米集团都是大幅高开,盘中最大涨幅接近6%,公司总市值逼近6500亿港元。
特斯拉曾被外界称为“鲶鱼”,它进入中国市场激活了国内车企的竞争欲,倒逼国内车企改革创新,而小米 汽车 的加入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拭目以待!
十一年前,雷军带着林斌、周光平、洪锋等七人组成的初创团队喝了碗小米粥,于是一家叫“小米”的公司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悄然开张;时至今日,这个被雷军称之为“最后一次创业”的企业已经是一家年营收超2400亿元(2020年)的存在。发展速度之快,令整个业界侧目。
然而,奋斗不息的雷军终于在51岁这年,打破了他本人立下的“将小米视为最后一次创业”的FL。
3月底,雷军带着小米集团1080亿元现金储备的底气走上舞台,并决定将造车视为人生“真·最后一次创业”。他在那天晚上说道:这将是我人生中第四次创业,也是最后一次,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小米造车赶了时髦。如今资本不断涌入新势力造车,造手机的苹果、搞引擎的百度、酿酒的五粮液,搞金融的宝能、做地产的恒大……其领域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这也再次印证了 汽车 行业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新能源 汽车 的未来是前景无限的。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实际能源发展状况来看,新能源 汽车 都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为什么各领域的英雄们不谋而合,将发展的矛头指向造车。
而雷军在大潮之下选择吃着手机市场的“碗里肉”,惦记着造车行业的“锅里食”,同样是想借力上青云,实现小米的造车梦,从而打造出更加完善的小米生态。
然而造车绝非易事。那雷军为造车做着哪些准备呢?
取经,不断地取经
“这些年来,在小米高管会上,我们也偶尔讨论过几次造车。直到今年1月15号,董事会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在面对造车问题时,雷军向大众分享着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不愿意造车到主动投身大潮、拥抱时代,雷军在小米决定造车与宣布造车之间的75天里,说干就干,参与了85次拜访沟通,与200位 汽车 行业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和2次正式董事会。
而在官宣造车后第三天,雷军就牵头组织了一场华夏同学会,这个和泰山会、江南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并称“四大顶级富豪圈”的聚会现场,几乎集齐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李斌、理想、何小鹏、王传福等悉数到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关于小米造车的誓师大会。
这还没完,随后雷军的行程更加密集,先后造访相关车企和供应链企业。
4月初,雷军拜访王传福,有人猜测小米造车是找比亚迪代工,有人猜测雷军是要用比亚迪的电池电控,虽然未露出谈话内容,但王传福曾公开表示:确实在洽谈相关项目;随后,雷军造访宁德时代,面对两家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厂家,如果雷军此行是为了选电池的话,那么,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还是更安全的磷酸铁电池,不知谁能入得了雷总的法眼。
接下来,重庆网友爆料并截图,小米创始人雷军到长安工厂参观两江工厂二厂区。消息爆出后,瞬间引爆重庆本地网络。从看,雷总乘坐的鱼化寨门口两块钱一趟的观光车,是他此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话说回来,如果爆料属实,长安也便成了小米合作意向车企之一,即便不属实,重庆也可以借此跟华为谈判,捞点话语权。
五月,在小米一季度财报发出的第二天,雷军就现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基地,参观五菱宏光MINIEV的生产车型,并洽谈了合作事宜。
周知,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中,有两类(或者说两种)车型热度持久,一是“特斯拉”,一种是“宏光MINIEV”,前者依靠品牌影响力和智能化先入为主,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后者则以亲民的价格和市场把握力抢占了销量第一的位置。
据此雷军接受访问时透露,在车型定位上,小米本来已经确定好首款车型,但因为网友投票较高的车型是SUV和轿车,小米又将首款车型换成待定状态;在定价上,雷军表示价位大概在10万 30万之间,同样出于米粉投票考虑,最受欢迎的依旧是10万元以内的区间。
因此,此次探访宏光MINIEV生产基地,多半是雷总学习五菱在新能源市场的经验。如果未来能看到类似红米手机,小米造车推出一款亲民的低价微型电动车型,我们也不必太惊讶。
紧接着,雷军从柳州飞往武汉。这个曾就读于武汉大学的湖北人,在宣布造车后的足迹里没有忘记湖北。尽管东风否认了雷军到访,但由于当天武汉程用文也出席了这场“非正式会谈”,让“小米 汽车 研发在北京,制造在武汉”的说法更加趋于事实。
随后的6月8日,雷军夜访位于保定的长城 汽车 研发中心。其实早在3月就有报道称,小米正在和长城 汽车 谈判使用其工厂生产电动 汽车 。尽管该报道遭到了双方否认,但长城 汽车 在互动平台回应称,该报道并不属实,但公司对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新的合作保持开放态度。
对于造车,小米是“门外汉”,因此,赌上全部声誉的雷军自然要更加主动,不能停歇。从比亚迪到宁德时代,从柳州到保定,谁又能肯定小米 汽车 是否会配备宁德时代的电池,比亚迪的电控,在武汉组装,小米负责渠道。
雷军马不停蹄地到处取经,这一幕和他决定造手机前的四处奔波,如出一辙。
两次创业,一种模式
早在决定亲自做手机之前,雷军就看中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空间,所以想凭借自己的资金来投资一家手机企业。于是,魅族就成为了雷军的选择目标,他认为魅族是一家真正用心做手机的企业。
当然,关于雷军和黄章,魅族和小米之间的恩怨情仇,那是后话。
彼时的雷军就已是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炮,当金山杀毒软件被周鸿祎的“免费”口号干掉后,雷军沉闷了很久,不过他也没闲着,五年时间里,以投资的名义广泛而认真地布局手机市场,从硬件到软件,都能见到他投资过的痕迹,IT 桔子数据显示,2016 年之前,雷军就有过 40 多起投资。
因此,哪怕千元机起家的小米没能在手机上赚钱,也可以从手机行业其他细分板块(比如应用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从中也不难看出雷军造手机的路子:不是因为赛道足够大,而是有了背后多年的积累,打造出成功的生态,规模制胜。由此诞生出了所谓“小米模式”--提供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硬件本身可以不赚钱,但形成规模后可以通过互联网业务赚钱。
现在轮到造车了,如果将来不在造车上赚钱,同一逻辑下,小米亦能在 汽车 行业的其它细分领域赚钱:小米手机能做到的,小米 汽车 也有机会。
根据36氪鲸准公布的数据,2013年之前,雷军只投资过两家和 汽车 有关的企业,一家是做锂电池的珠海冠宇集团,一家是 汽车 电商车品汇,但在拜访埃隆·马斯克之后,雷军带着顺为资本在七年时间里,先后投资了多家新能源 汽车 的相关企业,从车险到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从车用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到人工智能视觉,车载 音频,资金甚至超过30亿。
而小米选择造车,既是雷军对 汽车 赌局定音之锤,也是他对偶像埃隆·马斯克的正式宣战。
目前电动车市场可以分为三类:互联网造车、跨界玩家和传统的企业厂商,小米是第二类。作为初闯陌生领域的小米,必然对产品、营销、渠道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同样是雷布斯的杰作,小米手机的成功能复制到小米造车上吗?
恐惧,是前进的原动力
打破自己“最后一次创业”的FL,毅然押上1080亿元现金储备,雷布斯造车是为什么?归根结底,乃是出于对企业未来前景的忧思。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小米手机正逐渐显出颓势。
2011年,M1以高配置和相对低廉的售价,异军突起;到了2013年,红米系列更是以799元的极致低价,带起一整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的风潮。“性价比”三个字,可以说是小米崛起的根本。
小米的“成”,靠的正是“性价比”三个字,希望它千万别败在这三个字身上……
在最低的价格上做到最好的性能,以极致的性价比抢占市场,是小米赖以崛起和壮大的根本。为了证明自己的质优价廉,雷军甚至公开承诺:小米手机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
这话可是雷军你自己说的……
做到了当年功能机时代“山寨机”般的低价,但却在性能上不缩水打折,更有着极度重视用户体验的MIU。这些,都是小米品牌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性品牌的关键。
然而,在“性价比”的另一面,却也隐含着“便宜货”的意味,在小米品牌诞生10年以后,这俨然已经成了这个品牌欲罢不能的魔咒。甚至,在所有小米进军的领域内:智能家电、飞行照相机等、智能玩具等等,都有着相似的问题。
无论手机还是电器、其他智能设备,高端品都有着更高的利润率,能够为品牌带来更好的美誉度。近年来,雷军并非没有做过努力,然而自诞生以来塑造起的市场观感,岂是那么好打破的?
这种状况最典型的恶果便是,华为在遭到美国实体清单制裁后,因芯片断供而被迫让出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多被苹果收入囊中。以2021年第二季财报为例,苹果的大中华区营收同比激增达到87%之多。而包括小米在内的其他国内品牌,唯有干瞪眼的份。
放眼国内乃至世界市场,在手机产业里能够和苹果的品牌力掰几下手腕的品牌,可以说屈指可数,其中属于中国的也唯有华为而已
既然在手机这个堪称老本行的领域内,迟迟无法提升品牌形象,而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的增长黄金期已经结束,那么如何考虑为小米找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就成了雷军这个掌舵人的当务之急。毕竟最近20年的 历史 已经一再证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国际企业的生存竞赛犹如逆水行舟,不去力争上游的结果,只能是一溃千里。
鉴于 汽车 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具增长潜力的大众消费品,又恰逢 汽车 产业百年未有之剧变时代。基于对苦心创立企业前途的忧虑,精明如雷布斯这般,会将新的目标选择 汽车 方向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小米造车原因的深层分析,可参见我司公众号 汽车 公社的《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小米不愿造车才有问题 | C次元》一文)
当然,车不是那么好造的。
汽车 行业历来有着“现代工业上的明珠”美誉。一辆民用燃油车,通常集成了2万个零部件,甚至车上一个总成的产业链长度都要超过整台手机。全球能存活至今日的传统车企,无一不是积数十年发展之功,手握数以百计专利技术的巨头。
有 汽车 分析师就曾算过一笔账,按照自主品牌乘用车15万辆产能设计,前期研发一款车型的费用大约3 4亿元,再加上其它环节,一个乘用车项目正常运转需要至少30亿元。
新能源 汽车 时代以及 汽车 智能化的大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业的格局,催生了门口的野蛮人——造车新势力的出现。但是和手机乃至家电产业相比, 汽车 产业无论从产业链/供应链长度、耐用/可靠性要求、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小米也不是没有其优势。除了手握1030亿现金这一“钞能力”之外,雷布斯现在入局还有一个优势——恰逢5G网络全面铺开,车联网正从概念向着现实落地,这就给了以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见长,有着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的小米一个难得的机会。
正因为怀着对前途的深刻忧虑,在这个正展示出前所未有变局的大时代,一家“为发烧而生”,立足于“做最适合中国人的手机系统”的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商,不但在智能家电领域深耕不辍,现在正将未来的目光转向了电动 汽车 ,这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为了避免“晚节不保”,为了八年前硅谷之行的震撼,为了打造更强的小米生态,51岁的雷军选择忙碌,从深圳到武汉,用步伐丈量小米与造车的距离,从五菱到长城,用态度探寻小米造车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