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汽车论坛
小米汽车组织架构_小米汽车管理层名单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都有哪些调整?2.小米股权结构3.小米确定要造车了,雷军何时下的决心?4.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这样的调整究竟是好是坏?5.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昨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小米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并在当晚举行了发布会。针对于此,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日前在接受央视访时,袒露了不少关于为何造车及未来的。 央视 财经 报道,雷军表示集团在决定是否进军造车行业这个问
1.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都有哪些调整?
2.小米股权结构
3.小米确定要造车了,雷军何时下的决心?
4.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这样的调整究竟是好是坏?
5.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昨日,小米集团正式官宣小米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并在当晚举行了发布会。针对于此,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日前在接受央视访时,袒露了不少关于为何造车及未来的。
央视 财经 报道,雷军表示集团在决定是否进军造车行业这个问题上困扰了很久,在做出造车这一决定时,是已进行了将近75天的大量调研,调研显示支持小米造车或者提醒小米造车需谨慎的结果都有不少,最终经过集团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定,还是决定行动,并由雷军自己亲自带队。
雷军称,因为自己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电动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己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自己参投过近十家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的公司,因此自己对于这个行业是具有一定认知的。
雷军还提到,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之后,并非这么快的就投入造车中,而是继续进行做市场调研,针对市场的需求再考虑造什么样的产品。雷军看来,电动 汽车 的时间表在三年左右,所以对于未来小米 汽车 的产品命名之类的还得往后推一推,毕竟其认为造车更重要的是产品,至于取什么名还有更多时间进行。
同时,雷军表示,自己希望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热度能够降一下,因为市场对小米的热度越高自己的压力也越大,这也将影响小米 汽车 产品的可能性。
对于如何运作及投资,昨晚的小米 汽车 发布会上,雷军也表示为助力小米进军造成行业,未来将在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雷军强调,小米决定用“全资形式”进军智能 汽车 ,成立智能电动 汽车 全资子公司,也就是所有的钱都由小米出。
同时,雷军承诺:“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所积累的战绩,押上全部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因此,对于小米的入局众多网友表示支撑和力挺,这也是雷军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在众多网友看来,其是个特别喜欢干实事的人,都认为雷军是一个实干家。毕竟随着 汽车 市场上越来越多通过“PPT造车”出现,最终却失败的案例,致使小米集团有着鲜明对比。
对于小米的入局,作为竞争对手及好友的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以及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纷纷送上祝福。
不过,众所周知造车本是一个需要生根蒂固的行业, 汽车 百年 历史 ,靠的是技术的沉淀和核心的 科技 ,而且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烧钱”的行业。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所以资金对于新势力造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如何能够融到资也成为了发展新能源的首要前提。
对于这样的问题,小米似乎也做好了准备,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开始认真调研造车。对于造车需要消耗的资金,雷军霸气表示:造车,我们亏得起。雷军强调,小米已经不是10年前的小米,截止到2020年小米已经手握1080亿元现金流。
不管怎么说,小米能够决然入驻造车行业,必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做好全力冲刺5到10年的准备,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征程。或许随着越来越多 科技 企业跨界造车的原因,也是智能化电动车的出行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与传统 汽车 相比,未来的 汽车 更像一个电子产业。至于小米是否触累,也只能交给时间。
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都有哪些调整?
2021年3月24日晚间,小米内部公布了人事重大调整,刘德将出任小米集团执行董事,卢伟冰晋升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小米中国区和国际部总裁,周受资因个人原因辞去集团执行董事。
小米干部任命通知全文如下:
各位小米的同学:
经集团管理层研究决定,现做如下干部任命:
1、董事会已批准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德出任集团执行董事。刘德继续兼任组织部部长,向CEO汇报。
2、晋升卢伟冰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中国区总裁国际部总裁和Redmi品牌总经理,向CEO汇报。
3、晋升张峰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分管电视部和大家电部,向CEO汇报。
4、晋升曾学忠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手机部总裁,向CEO汇报。
5、原集团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周受资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集团执行董事职位,董事会已批准。同时受资向公司请辞,已获集团管理层批准。感谢受资六年来对公司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贡献,祝福受资万事顺利,一往无前!
小米股权结构
根据小米公司公布的财报财报显示在2020年小米去年的收入达到了2459亿元,同比上涨了19.4%,利润达到了130亿元,同比下降了12.8%,而猪手的智能手机达到了1,522亿元,同比上涨了24.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46亿台,同比是上涨了17.5%,而它的互联网盈利已经达到了238亿元,也是有持续的上涨。
根据小米公司的财报,他们也是做了以下的人员的调整。
1、董事会已批准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德出任集团执行董事。刘德继续兼任组织部部长,向CEO汇报。2、晋升卢伟冰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中国区总裁、国际部总裁和Redmi 品牌总经理,向CEO汇报。3、晋升张峰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笔记本电脑部总经理,分管电视部和大家电部,向CEO汇报。4、晋升曾学忠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手机部总裁,向CEO汇报。5、原集团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周受资因个人原因辞去集团执行董事职位,董事会已批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原高级副总裁国际部的总裁,因为个人的原因辞去了董事长的职位,而且董事会也已经批准了,那么在此之前雷军表示随着周受资的加入,小米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投资管理,会为小米的创新和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作用,那么在这次出掉之后,小米也是发布了,特别是雷军,也是说一起分到了6年的兄弟,有着很大的不是也希望他在以后能用往无前。
这次的人员调整主要就是为了弥补这位去到了字节跳动的社会人员,在很多方面其他地方都是没有什么大型的改变,对于小米整个公司来说也没有什么大型的变动。对于小米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在疫情的期间,他为国家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贡献,特别对于手机的销量在很多地方也是做的非常好。
而且在全球的手机出货量市场内,它也上升到了全球前3,那么作为这样一家创业公司,他只用了10年的时间,做到了世界500强。特别是在受到美国相关国家的制裁之后,他也是勇敢的站出来了,会跟美国很多企业进行一个竞争,随后他也是宣布了他的进展,结果也就是胜利。虽然事实证明他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公司,但是他确实为中国的很多手机市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小米确定要造车了,雷军何时下的决心?
1.小米股权结构最大股东是雷军 小米的股份构成就需要从小米的创业历史开始了 小米号称八大创始人,其中的七位:雷军、林斌(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光平(原摩托罗拉中心高级总监,主持设计“明”系列手机)、刘德(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黎万强(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黄江吉(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
2.另外一个人是王川,多看创始人,也是雷军天使的项目,专注于改良Kindle的阅读系统,创立多看之前开发了一套被国内大部分用的点播系统,所以对于开发Linux系统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时候就着手开发电视盒子——小米盒子的雏形。
3.小米在2010年创立时,规模是含7位合伙人的14人团队,就是“上梁山喝小米粥”的14个人。王川是后来被小米收购成为合伙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团队扁平化的思路,团队仅为三层:合伙人、核心管理层及基层员工。 因为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只能根据坊间传闻及行业惯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军的股份在40%左右,其余的合伙人在5%左右,留给员工的期权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军的股份是其余任何一位合伙人的5-10倍之间,甚至超过其余合伙人的总和。
4.创立小米时,雷军的身家在几十亿人民币左右,远超其余所有人的总和,是其余任何一个合伙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为雷军在当时已经名满天下,不仅是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半创业人(做过金山的CEO),还是成功的创业人(和陈年一起倒腾了卓越并成功在2004年卖给Amazon,估价为7500万美元),还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估值曾高达30亿美元的凡客,后来上市的YY和猎豹等等,以及若干没上市的明星项目)。
5.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已。虽说创业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资人的眼中,间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创业者的身家有关系,身家越高,投资人愿意赌你。 小米作为互联网初创企业是没有天使投资人的,因为雷军本人就是,他也参与了后续融资。在小米创业时,其它合伙人的资产加一起可能只有雷军的百分之几。雷军既出钱又亲自出任创始人CEO当然股份占比很高。
小米公布重大人事调整,这样的调整究竟是好是坏?
2021年1月14日,特朗普在任期即将结束前,公布了一份新的中国“涉军企业”名单。让外界有些意外的是,其中小米在列。
虽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小米迅速赢得了诉讼,免于“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小米”的惩罚,这件事成为虚惊一场,但事实上,它却带来了一个更深远的影响。雷军因为这场虚惊而做出了一个很可能会决定小米下个10年命运的决定。
据品玩从接近雷军的人士处获悉,被列入黑名单后,雷军等人第一时间做好了手机业务可能因此次制裁而彻底中止的最坏打算,而备选方案也立刻制定完毕——在被列入黑名单的第二天,小米正式着手准备造车立项。
这一消息在3月30日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也得到了雷军的证实:雷军表示,小米造车项目是在 2021 年 1 月 15 日开始调研的。
而小米造车的消息开始满天飞,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据雷军透露,在过去75天里,小米管理层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召开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造车“是经过了反复论证与慎重决策”。
这么密集的行动,自然让消息难以“保密”。而每当消息传出,小米的回应或公告都否认的很暧昧。 3 月 21 日,小米又突然放出“big news”的海报,称次日有要事宣布。当外界以为一定是造车的事时,小米却又表示是要开新品发布会了。而到了发布会,又突然因雷军感冒而变成了一场两天上下半场的活动,然后在这个本来没有的下半场发布会前,发布了造车的官宣公告。
按照这些信息,似乎意味着 3 月 30 日晚上雷军对造车的宣言是一个之外的事情,小米对于造车这个雷军“all in”的事情,原只想发一个四段话的公告。
这似乎很矛盾,一方面是关乎小米整个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决定,雷军也形容这是自己又一次蜕变,愿意押上一切。而另一方面却不断呈现出一种“偶然性”。但无论如何, 真实的效果是,小米把造车这事的“气氛”是做足了,它最终从一个有很强应急反应色彩的事,变得更像一件众望所归的事。
雷军之所以能在禁令之下如此快地做最终决定,很大程度因为他自己早就开始对造车感兴趣,而董事会也早就有了造车的念头。
而小米公司的高管会之前也讨论过多次造车的事情,但他自己一开始内心非常抗拒。有人劝他“小米不是做智能生态么,这和车是不是一件事情”,“小米对硬件互联网都很懂,完全不理解小米为什么不造车”,也有些人告诉他“你们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做,会不会落伍”。
除了这些因素,雷军最根本的想法还是认定了小米造车的优势。
据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对于造车,小米列举了显著的独特优势:它对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模式理解极为深刻,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也可以复用,同时还拥有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充足的现金储备,以及全球无数米粉的信赖和支持。
“你问我压力大不大?我想回答你,从这一刻起,我不再关心有没有压力。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当人们需要电动车时,雷军就会感到义不容辞 。
此前的这种暧昧以及呈现出的偶然性,也来自一个现实,那就是小米造车还没有太具体的路线图和。
外媒曾报道,小米将把 汽车 组装外包给制造商,也就是其智能手机所使用的模式。小米完成设计和研发,由合作商完成制造。但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到是否有相关的合作方。
小米在智能手机时代与富士康等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后者为其提供手机代工。有意思的是,过去一年以来,富士康先后宣布了与诸多 汽车 公司的合作。去年,富士康还亮相了MIH电动 汽车 平台,并设立了一个伟大目标——成为电动 汽车 产业的安卓系统。此举也意味着富士康希望将代工生产从智能手机移植到智能 汽车 。富士康称,希望在2025年到2027年拿下全球电动车市场10%的份额。
目前中国本土的 汽车 产业体系能力相比四年前已经得到补强,中国 汽车 产业生态有望从一开始的“开荒初期”迈向规模效益阶段,这也是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进入造车领域的一个时间窗口。
不过,小米目前只是宣布造车正式立项,暂未提到更详细的造车,也尚未公布相关的概念产品。作为对比,此前互联网公司百度也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并尝试与三大民营车企之一的吉利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其中吉利 汽车 将提供全新的SEA浩瀚平台架构,负责 汽车 的整体设计以及传统 汽车 制造等方面。而其首款产品在2023年才能量产。
也就是说,小米造车至少还要干个三五年才见到成效。目前雷军能提供的,就是他的决心。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他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需要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比较成熟的智能生态。小米已经拥有了超过 1 万人的研发团队以及 1080 亿现金余额(截至 2020 年 12 月 30 日的小米年报),雷军在发布会上戏称,“小米亏得起。”
在发布会上,雷军甚至一度哽咽: “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所有的战绩和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刚刚正式立项时就把情绪拉到了最高点,雷军的表态没法再高调了。不过,他也必须高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司内部以及资本市场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明白,小米从战略到人员部署,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财务结构,甚至估值模型和风险因素,都会是一个新的公司了。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我觉得这样的调整是好的,一个新的企业总要有?新鲜的血液流入?,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一两年来,小米集团的人事变动,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变动非常频繁。从2018年4月28日,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和黄江吉因个人原因辞职,到2019年11月29日,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因个人原因辞职,小米8位联合创始人已离职3位。
在一些老员工离职的同时,也有一些新的能量。例如,2015年加入小米的周和王翔分别被高级副总裁提升为国际部和集团总裁,2018年底加入小米的另一位高管陆出任中国区总裁。
首先,这可以看作是小米集团为了应对当前日益低迷的市场和未来5G的竞争而不得不做出的?战略?调整。
正如雷军在内部信中指出的,明年将是小米5G业务的收费年,也是小米推广?手机AIoT?的关键一年。小米需要更强的集团管理支撑和干部轮岗机制带来的组织创新活力。因此,经过管理层的讨论和决定,进行了新一轮的集团干部任命。此外,与今天的手机市场相比,杀戮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小米手机的处境越来越尴尬。IDC发布的手机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除华为和苹果外,其他品牌增速均为负值,尤其是小米,出货量0万台,市场份额为9.8%,同比增速为负30.5%。形势如此严峻,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创新和复兴是企业前进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人事调整是必然的。这也正如阿里巴巴一样,35岁就可以退休的道理是一样的。
对此,你觉得呢?
“谣言”果然成真,靴子终于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确认了造车的消息。公告披露,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而就在当天晚上举办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亲口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没有退路的选择”
近两年,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从未间断过,但小米官方一直取辟谣的态度。
去年底,因为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的海报,小米造车传言发酵。事后,这张营销海报被澄清只是一款玩具电动车的宣传图。小米原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对外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
今年2月,小米造车传闻再起。小米集团当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在3月24日小米2020年财报发布会当天,小米联合创始人王翔对于造车这样回应:“造车这个事,在我们给联交所的报告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我没有更新的信息,我想大家可以参照前述报告。”
3月26日,外媒曝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的消息。徐洁云又在其微博上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新闻”。
对于小米是否造车,掌门人雷军对外呈现的也一直是犹豫、观望的态度。虽然雷军从2013年起两度拜访埃隆·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期间还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相关的企业,但在其被外界问及是否会造车时,他也曾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多番犹豫,为何却在此时毅然下了决心?面对外界疑惑,雷军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也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 汽车 是绝对风口。
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是民心所向,智能 汽车 也因此站上风口。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都成为资本,特斯拉股价一年上涨近十倍,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而小米投资的蔚来也一度以千亿美金市值超过小米。反观小米主营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已连续多年萎缩。此时小米若从手机行业跨界到 汽车 行业,虽然在时间方面略有弱势,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 汽车 行业的红利。
与此同时,曾经与小米并肩而行的 科技 巨头们也纷纷开启了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打造智己 汽车 ,苹果将造车提上日程,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智能生态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雷军清楚,智能 汽车 已成绝对风口,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小米官微的一项调查中,2万人参与,92%的人希望小米造车。除了米粉的支持为雷军传达了信心,在小米内部,针对造车一事也是多番研讨。
雷军表示,从1月15日立项,过去的75天里,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与两百多位人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很显然,小米造车并非贸然入局,而是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意味着我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市场。”雷军豪迈表态。
耐心需要时间考验,但巨大的投入首先体现在资金上。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为此,雷军为小米 汽车 准备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雷军透露,截至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
“我们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有点愧对小米米粉的支持。”除了现金流外,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基础还在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当时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现在的小米,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不引入任何外部资本。与此同时,经过反复考虑,雷军认为,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 汽车 体验:“过去11年里面,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款产品,已经拥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大家相信小米有能力做一款能让大家惊喜的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我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军自信地说。
至于未来小米 汽车 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贴牌代工,官方并没有透露。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也没有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 科技 企业争相在 汽车 领域发力已成为趋势,对于小米来说,此时进入 汽车 这样一个投资大、产业复杂、周期长的行业,不仅将有望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